关于博沃思
来源:咨询2020-11-13 06:33:26
哈哈,等你妈妈有小弟弟了,就不喜欢你喽!
你爸爸妈妈不回来了,不要你了,晚上跟我回家吧。
给我们唱个歌,红包就给你!
这种「中国式逗娃」,大多数人不会陌生。
央视曾做过“中国式逗小孩”的调查:
有38.14%的受访者表示,印象中自己小时候被灌过酒,对小孩说“妈妈不要你了”是选出的最常见“逗小孩”做法。
排在第二位的是“不熟悉的人亲小孩或者摸小孩的脸”,比例为16.1%。
“弹男孩隐私部位”被受访者选为最讨厌的“逗小孩”做法。
儿童早教专家周令瑜曾经表示: 让孩子喝酒致残致死等伤害人身安全的案例比较极端,但中国人逗弄孩子是一种普遍现象,俗称“中国式逗小孩”。
大人像耍猴一样逗弄孩子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,怂恿孩子说脏话以取乐,这在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中比较多见,后果是污染孩子的心灵,让孩子不能区别善恶和混淆是非。
而在城市中则可能常见一些言语的戏弄。比如说,有人会逗孩子说:“你妈妈生了弟弟不爱你了。”或者说:“你妈妈回不来了。”
有调查数据显示,有7成受访者认为“中国式逗小孩”是一种陋习,并对此表示反感。
会有许多的人打着逗孩子的名义,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,把孩子弄哭了,还会反过来责怪:“你家孩子怎么这样开不起玩笑?”
为人父母,我们都不希望孩子被别人开这些恶意的玩笑,这无疑都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。
大人开的玩笑,孩子会信以为真。
不少人觉得,还是都是被逗弄着长大的,我喜欢他才会逗弄他的,没必要上纲上线。
但孩子的理解与大人不同,很多大人觉得是玩笑的话,孩子往往会信以为真。
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,他们让实验人员冒充一名化学家,并吹捧这名化学家德高望重。
这位假扮的化学家,告诉参与实验的学生,他手里的蒸馏水是一种化学物质,有气味。
他请能闻到这种气味的学生举手,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。
这瓶无色无味的蒸馏水,经过「权威人士」的暗示,就让多数学生认为它有气味了。
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定义为「权威暗示效应」。
大多数人都有一种「安全心理」,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、行为和语言是正确的,服从他们会让自己更有安全感。
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有限,父母和长辈就是权威的化身。
所以他们的玩笑,会让孩子信以为真,更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。
前段时间《不可思议的妈妈》中,节目组设置的「选玩具还是选妈妈」游戏,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。
在孩子选择了玩具,而不是妈妈陪伴卡后,节目组将陪伴卡放到粉碎机里粉碎,并对两个孩子说:「妈妈的陪伴卡碎掉以后,妈妈这几天就不能陪你们了。」
两个小女孩彻底懵掉。
在孩子确认时,还跟孩子强调这是真的,妈妈已经碎掉了。
作为一档亲子类节目,也许他们的初衷是让孩子珍惜妈妈的陪伴,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伤害了孩子。
节目组说「妈妈陪伴卡碎了」,对理解能力不到位的孩子来说,就等同于「妈妈死了」「我永远也见不到妈妈了」。
在孩子的世界里,妈妈就是就是一切,这些假设会让他们信以为真,感到伤心难过。
是的,很多时候,大人会说,开个玩笑有什么啊。
小孩子还不能逗一下吗?
不能!
我能这样逗你吗?
你成天跟小孩说,“你爸妈不要你了......”
我能成天跟你说,“你老婆/老公出轨了,和别人开房了......”吗?
也许你没意识到,你随口一个玩笑,都很可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。
“你爸妈不要你了”这句话,真的会造成孩子一辈子的阴影。
对孩子来说,他最需要感受到的,就是无论发生任何事,父母都会无条件地爱他,这是他整个世界观的基石。
如果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,就不停地给他灌输,父母会不要他,他就会觉得自己无依无靠,这种安全感的缺失,特别可怕,导致他不懂得爱和被爱。
我四五岁的时候,去亲戚家玩,他家有熨斗,我问他,“熨斗会很烫吗?”
他微笑着说,“不烫。”
我出于对他的信任,就去摸了,结果手被烫出了泡。
他得逞地哈哈大笑,那一刻,我真的觉得大人坏透了。
如果大人总是随心所欲去欺骗孩子,孩子会觉得大人说的话毫无可信度,久而久之,会变得不再相信大人的话。
同时,他们也会学会撒谎。
有些孩子,不配合大人的逗弄,就被批评为,“开不起玩笑”......有些孩子,学会了看大人的脸色,配合各种玩笑,被称赞为“懂事的好孩子”。
大人所有的逗弄都是为了激起孩子产生各种情绪,比如:伤心、不安、恐惧、愤怒......等等。这种玩笑开多了,孩子会有强大的逆反心理,会变得排斥人与人的沟通。
那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要是遇到了这样的“中国式逗小孩”,我们和孩子该如何来应对呢?
不管对方是有意还是无意,如果我们家孩子已经不高兴了,那么我们不管用什么借口,都要带孩子离开现场。
比如你可以说,孩子要上厕所,孩子不舒服了,自己还有其他事等等都可以,只要能离开就行,既不伤和气,又避免了事情恶化。
在客厅被逗了,那我们就去卧室待着;在外面被逗了,那我们就回家待着。
总之,远离逗你们家孩子的人。
什么是高情商?
高情商不是忍让,高情商是让自己在舒服的前提下,又尊重了别人。
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开心,情商有什么用呢。
当别人逗我们家孩子,我们不开心了,孩子也不开心了,只有逗的人开心,这不是一件多好的事情。
所以,我们可以直接向别人表达出:“我不喜欢你这么做”。
如果我们孩子的年龄足够大,超过3岁,有表达能力,他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,那我们就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
如果孩子没有表达能力,家长要帮孩子说“不,请不要这么做”。
父母永远是孩子的保护伞和港湾,如果你不出面,孩子会比你想象的更无助、更脆弱。
不要相信对方“只是在跟孩子开玩笑”这种话,开玩笑是让人快乐的,开玩笑不是让人难堪的。
所以,一定要做孩子的后盾,不要跟别人在一起嘲弄自己的孩子。
说实话,中国很多大人才是最不知道分寸的,比孩子还不懂事。
以下这些逗孩子的方式都是不对的。
你是大人,都不喜欢答“老婆和妈掉水里,救谁”,孩子也一样啊。
况且,他们不管怎么答,都是错。
答妈妈,爸爸会失望;答爸爸,妈妈会觉得他没良心;答两个都喜欢,会被认为太狡猾......
同理,也不要问孩子,“喜欢外婆还是奶奶”,“喜欢小姨还是姑姑”……
你们无不无聊?!
给孩子发个红包,还提各种要求,“唱个歌红包就归你了”,“叫我声爸爸红包就归你了”。
凭什么啊?
人家孩子既不是卖唱的,也不是认贼作父的。
中国大人为了省事,总是用恐吓代替教育,说什么“警察叔叔会抓你”搞得孩子特别怕警察。
事实上,应该告诉孩子,有事可以就报警找警察,警察是保护我们的。
这一点真的太普遍了。
我侄女舍不得离开上海,大人们就哄她,“过几天我们再来上海玩......”
为了安抚孩子, 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,他们随口就说:
别哭了,妈妈明天就带你去游乐场。
你现在睡觉,明天姥姥就给你买玩具。
没一句能兑现。
啊不,他们压根就没打算兑现。
然后如果孩子撒谎,他们又气得不得了,有什么资格生气呢?
他们自己才是最大的撒谎精。
给孩子喝酒,骗他酒是甜的;给孩子吃辣椒,骗他辣椒特别好吃。
然后看孩子被呛到、被辣到,就特别开心,这种大人真的有病。
之前有大人给小孩喂白酒,孩子喝了白酒猝死,这种新闻还不够有威慑力吗?
朋友还说,过年在老家,亲戚们总是拿零食逗她儿子,她儿子伸手去拿,他们又不给他了,一个劲笑孩子馋......
往大了说,这种“中国式逗小孩”,就是一种弱肉强食的文化。
中国很多人总是崇拜权贵、欺负弱小。有种去欺负你老板、欺负你领导去呀!
有种你去交报告的时候,跟你领导说,“唱个歌报告就归你了”,“叫我声爸爸报告就给你”。
你不这么对领导,只这么对孩子,不就是因为:有谁比孩子更弱小、更好欺负的呢?
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平等地对待孩子,尊重他们的感受,我们才是真正地文明了,进步了。
最后,想对所有父母们说:如果有人这么逗你孩子,请站在你孩子这边,跟他们当场翻脸!
来源:网络
声明:文章转载只为讯息传播,如侵删